一看到《天龙八部》,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,这名字好像跟里面的主角啥关系都没有?金庸写书向来不用废笔,偏偏这四个字偏霸气还云里雾里,不像“神雕侠侣”那样直接,哪怕连“倚天屠龙记”也能数出两把刀——可这“八部”到底第几个算起?谁在书里又变成了佛经里的神怪?其实还真有一套讲究,一点都不玄虚!
天龙八部确实是佛经里一套“护法神怪”的集合。这名字原本出自《大集经》《华严经》,八种——天、龙、夜叉、乾达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。他们平常就待佛祖脚下,没事负责顶天立地、开道扫邪、配合说法。说它们是怪物也行,说成八个种族的“军团”也没错。名称多绕嘴,作用也挺玄,有修仙侠气,但走的还是神祇老路数。不过串联回金庸,八部明显是想借种种怪神的性格、气味,映射人世百态,不光有故事,还藏着一个“烟火尘世,人人皆苦但各有路数”的意思。可金庸写得真有那么复杂?齐整吗?未必。
先说天众。佛教描述里这是天人稠密的等级团体,包括玉皇大帝一样的大天王,就是“最天上”的那波。乔峰就像被捧成“天众”代言人,身材魁梧,出场自带光环,一路行侠仗义,朝气凌厉。更妙的是,他的身份谜团横贯始终——契丹人被汉人收养,又背叛规则,仿佛时而清明时而迷雾。最后乔峰身死雁门关,一身钢骨都丢给了民族大业。天众有光辉也有宿命,乔峰亦然。这种天上的冷清感,很难落到地上,却让每个普通角色仰望时吃点醋。有的书评把乔峰说得跟天人无欲无求,真不如说他一半天上一半泥巴地。
反过来,龙众——看段誉就对了!龙众在佛经原是守护神里最有牌面的神兽,一说皇帝是真龙天子。可是段誉哪有个皇的样,大理皇子,亲爹段正淳花色风流,儿子骨子里随了点,可段誉自己更像个少年痴人。从头到尾都在追梦,在情网里打转转。偏偏打通奇经八脉,身怀六脉神剑,最后一句话就成了大理国皇帝。龙没有那样温吞,段誉反倒带了点笨拙,算真龙还是纸龙,谁又分得清?对上乔峰,还总显得像个黄金配角。不爽没人替他说?
第三个,夜叉,虚竹。夜叉在佛经里原本形象丑陋、嗜血能战,有时还带点鬼气,可金庸笔下给虚竹披上了一层傻气。小和尚,憨厚规矩,出家又没大志,很容易被人指使。可惜命运没道理,派头小也轮到了大主角。虚竹机缘巧合成为灵鹫宫主,又接管逍遥派,一下子变成人间鲤鱼跃龙门。夜叉要是一味凶狠,虚竹就是软塌塌的夜叉。有人觉得他没自我,偏又是无私到底,一根筋到底。虚竹这号人,现实里是不是容易被忽略的那种?说他无能又太狠,说他厚道也太轻。
乾达婆,对应阿朱。乾达婆是音乐和香气的神灵,负责奏乐伺候天帝。阿朱活得轻巧又苦涩。她本是乔峰生命里的一抹温柔,喜欢哼曲逗趣,但内心承载了相当沉重的命运。她为爱自愿牺牲。阿朱像香气一样缥缈,带着忧伤与灵动。可是有人觉得她永远只是乔峰一场救赎和悲剧的符号。香气能留存几时?阿朱一走,乔峰也就空了。爱而不得,这世间多的是。
阿修罗,轮到慕容复了。佛经里的阿修罗是天界里的反派,常年跟天王打架,易怒好斗。慕容复,若说“南慕容北乔峰”,慕容复全书都是不服输的狠人。明明有谋略,却出场便气数已尽。复国理想,耗尽心力,结局不过是疯掉。阿修罗总想逆天,却从未成功。慕容复这一生,非是太恶,只是命不好。你说他是坏人,未免太斩钉截铁,可要他说可怜,他比谁都骄傲,后半生陪着疯癫,就是阿修罗落败的模样。计划比天大,但人心只有巴掌大。
迦楼罗,对应鸠摩智。金翅大鹏,刚猛贪食,以“龙”为食。鸠摩智在小说里真的称得上阴鸷残忍,内力通天,武学高强。但他练功太急,步步妄想,甚至不惜绑架段誉去偷学六脉神剑。结果是欲速则不达,被功法反噬,差点丧命。所谓贪多嚼不烂,鸠摩智明明才高但心气太大,最后大彻大悟反而落了个心安。看起来他该是那种“以实力为王”,实则输在执念。权威数据显示,鸠摩智出场次数仅次于乔峰,是全书推动情节的大角色。一只大鹏,终于折了翅。
紧那罗,那是阿紫。紧那罗是善于歌舞的神,不是人又像人,形状怪异。《天龙八部》里的阿紫,一生都在刀口舔血。她精明机灵,擅长用毒,笑起来冷若冰霜,内心其实全是空白。她对乔峰有执念,对游坦之彻底玩弄。阿紫的坏,是自小环境决定的,恶里也带点童真的纯粹。紧那罗本该是乐舞天神,落到阿紫这不是反讽吗?她人生里所有的希望和温柔,最后变成了绝望。阿紫离开之时,世间又多了一个悲情的人。
摩睺罗伽对应游坦之。摩睺罗伽本来是大蛇之神,身人头蛇,特点呆滞。游坦之从登场就带着类似的钝感,慢热寡言,活得卑微。人生目标只有阿紫,死心塌地。游坦之本无主见,最后练了“神足经”,身体畸变,像蛇加足一样尴尬。游坦之后来号称丐帮帮主,实际只是个陪衬。有人说他的爱情是无私,其实更像偏执。游坦之看上去像囚徒,可他选择忠于自己的执念。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精彩,也有人活得像影子里的一缕冰凉。
多种角度说起来,天龙八部不是光有这八位主角对应神怪,金庸手笔有一股混杂的气息。他有时候又写众生皆苦,人人有命。有时确信命由己造,身份种族都能以勇气改写。可下一刻,又把命运折断:英雄也悲剧,聪明也绝望,侧写出来的都是众生不同、痛苦不等的局面。就算看起来巧妙区分了八部,其实很多人物都横跨在几种属性之间。乔峰是侠,是王,也是孤独之极的人,段誉是癫,是慢,也是难得善良。到底哪种才叫宿命?有点像作者一边推论,一边又推翻,逻辑全线松动,却也正好贴近人性本来的打结。
其实到头来,“天龙八部”不仅仅指佛界八部军团,更像漫山遍野的人生局,每个人都在和命斗、和爱拼、和自我拉锯。金庸让角色们分别走向极端或者崩溃,也不怕矛盾。他让天众的慈悲惹来毁灭,让阿修罗的野心遭遇虚无。八部神怪,最终都归于烟尘。这种戏谑和荒唐,也带点真实人生的无解。
别管名字意不意指谁,书里最终谁都逃不得各自的劫数;你想当哪一部?也许下一秒,角色已经变了脸。
一部天龙八部,八种人物,千百种命运,就是这样乱中有路,说不清也理不明。
上一篇:天龙八部手游私服与「官服」的区别